自主學習專題:Tminun na Tayal 共享織識

【通識中心訊】
走進商院304,明亮的空間裡氛圍輕鬆自在。同學們圍坐在一起,一邊聊天、一邊操作織布繃帶機,討論著紋樣設計,互相欣賞手中的作品。
這堂特別的課程,由大一同學發起、透過自主學習 計畫開設,並由民族系王雅萍老師指導。
來自不同院系的學生們,於學期中一起實作織帶、欣賞織品美學、前進烏來參與工作坊,同時深入學習泰雅族的織布技術與文化故事。
泰雅編織文化
對泰雅族而言,tninun(生命)源於祖靈的 tminun(編織)。本課程不僅著重於技藝的習得,更鼓勵學生探索這些技術背後蘊含的文化意義與歷史脈絡。
歡迎來自各族群的學生,從織布出發,一同拓展對文化多樣性的理解與關懷。
一學期的時間,許多同學從零開始學習,最終完成兩件作品。如今,對他們而言,織布已不僅是美麗的圖樣,更成為一段回望與理解自我的旅程。
同學與自己的作品合照。(照片來源:通識中心)
從織布到自我
「織布就是面對自己的過程。」一位同學分享:「有時會感到煩躁、想要重來,但正是這些時刻,考驗自己如何調適與堅持。」
另一位同學則將心情織入布料之中:「藍色象徵勇氣,粉紅色代表身邊的愛,中間的白色是我自己。」
每一針紋樣都是情感的記錄,每一條織帶都是數月心境的軌跡——也因此,每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經過一個學期的練習,同學已經熟悉織布機的操作。(照片來源:通識中心)
從同學們的分享,讓人感受到滿滿的真誠與歡樂。謝謝同學與老師積極參與本課程,課堂上大家自在互動的畫面,是期末將近的校園裡輕鬆溫馨的風景,相信也是同學們織入心中的珍貴回憶。通識中心鼓勵同學們申請自主學習,親自探索有興趣的專長領域,並且呼朋引伴,一起打造獨特的大學生活!
自主學習計畫申請相關事宜,請點選「自主學習」,或洽通識教育中心張小姐(校內分機:63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