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人文茶學展現自主精神 探索茶文化與產業創新

2025/06/03   課程
人文茶學展現自主精神 探索茶文化與產業創新
【教務處訊】記者/楊凱傑報導

人文茶學期末發表:茶學的在地實踐

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開設的「人文茶學」自主學習課程,在本學期邁入尾聲並展現豐碩的學習成果。這門課程跳脫傳統教學框架,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實踐,深度結合茶葉的基礎知識、人文關懷及在地產業資源,不僅為學生帶來獨特的學習體驗,也為在地茶產業的發展注入新思維。

 

                             
                                                                      (『人文茶學』課堂照片。圖片來源:通識教育中心)

 

理論與實踐並重 探索茶葉深層人文連結

人文茶學課程分為「人文茶學概論」與「基礎茶學」兩大部分,傳授茶葉感官品評的知識與實務操作,也包含製茶技術的理論與實踐。希望藉由茶作為媒介,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的人文思考與自我探索,並結合了人文學科的優勢,探討茶與心理學以及日本茶道美學等不同領域的連結。同時學生依據個人興趣分組,並在老師與助教的引導下,自主規劃並實踐與茶相關的在地文化路徑,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方式(PBL)鼓勵學生探索生活周遭茶文化的體現,使自主學習的精神也在「茶旅」專案中得到充分展現。

 

主動探索展現創造力 從多元視角看茶文化

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力在探索中得到了充分激發。趙同學分享選擇這門課的原因:「我覺得看到了茶原來可以用很多不同的面向去看待。」他認為這門課是一種「訓練」,教導學生如何在發散的主題中進行收斂,找到有價值、有意義的方向並呈現出來。在期末成果展示中,有小組針對貓空鐵觀音與福建安溪鐵觀音提出疑問:「都是鐵觀音,為何兩地沖泡方式與製茶技術有明顯不同?」 並進一步探討製茶技術的重要性及其影響。也有小組在探訪深坑茶產業時,帶著「都市化與人口外移導致茶業衰退,能否透過觀光活化?」的問題意識,實地走訪老街,主動進入店家、採訪在地經營者,以了解真實的產業現況與挑戰。這些帶著問題進行深入探討的方式,是自主解決問題的重要一步。

 

                                                                                          
                                                                        (『人文茶學』課堂照片。圖片來源:通識教育中心)

分析茶文化與在地連結 跨域整合永續思維

在自主學習模式下,學生展現出獨到觀察與深度分析。北投組重新審視北投的茶文化資產,將茶葉的歷史發展與當地的溫泉文化結合。他們分析北投文物館等日式建築如何融入茶道精神,探討日本茶道與二十四節氣的關聯,並嘗試融合茶文化、溫泉及「五感療癒」概念,規劃北投一日遊行程,展現了跨領域的應用與解決問題的企圖。坪林組則細緻分析坪林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包括北勢溪水源保護區對水質的影響、土壤條件以及氣候如何對茶樹生長及茶葉風味產生正面效益。也將此與永續農業及水土保持的理念連結,觀察到當地茶園保留雜草、利用天敵等生態平衡的做法,以多元視角產生獨特觀點與見解。

 

「人文茶學」學習深化 激發學生自主性與跨域創新

「人文茶學」學習內容與方式由師生共同規劃設計,強調學生的自主性,規劃並執行「茶旅」等專案研究,透過成果發表呈現學習目標、方法、過程、成果與反思來展現學習歷程。學生們以多元觀點切入,研究主題涵蓋貓空鐵觀音、北投茶文化與溫泉、以及深坑茶產業活化等。學生從基礎問題出發,面對研究困境,具體指出挑戰並實地走訪、採訪。以跨域創新的思維,整合及應用,激發其學習潛能,不僅深化了學生對臺灣茶產業與人文的認識,更顯著提升了關鍵的自主學習及綜合素養能力。

文章出處: https://www.nccu.edu.tw/p/406-1000-19912,r17.php?Lang=zh-tw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