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訊記者陳宣妤報導】

 

「自主學習」是108課綱實施以來,非常重要的學習精神。在老師們的協助及同學們的自主意願下,政大相關課程逐漸落實,通識中心更於1月12日舉行自主學習書院通識課程期末聯合成果展,邀請五門書院通識課的同學們,分享這學期在課程中的所學與成果。

 

 


教務長林啓屏期待自主學習課程更加落實。(攝影:秘書處)

 

 

此次參與成果展的書院通識課程分別為聲音自媒體應用與創作、自由軟體GIMP影像編修與應用、行動中的思索——大學前進社區、機率論與理哲學在紙牌遊戲上的進階應用,以及大新創行動家II。這些課程的內容跳脫課綱框架,讓學生可以更進一步去探索多元領域,拓展學習藍圖。「在這堂課中學的不是工具本身,而是在學如何去找合適的工具來表述你想傳達的意識。」自由軟體GIMP影像編修與應用的學生分享。她說表面上這門課是在教學如何使用 GIMP 進行設計,但精髓其實在於「自由」的部分。在設計領域,除了有名的商業軟體例如PS、AI等,他們還有一個開放資源的世界,這堂課教導學生有意識的去自由選擇符合需求的軟體使用,不被既有的熱門軟體限制。

 

 


GIMP軟體課程教導學生有意識、自由選用符合需求的軟體。(攝影:秘書處)

 

 

當天每堂課的成果呈現方式各異,聲音自媒體應用與創作的學生透過簡介同學們製作的Podcast節目內容及播放該節目的精華片段,具體的呈現出這學期的學習成果;自由軟體GIMP影像編修與應用藉由靜態海報與動態的簡報介紹,展現課程內容與期末作品;行動中的思索——大學前進社區的學生利用影片展示他們到烏來社區服務的過程;機率與理哲學在紙牌遊戲上的進階應用是由授課教師上臺,和線上的同學們一同進行橋牌遊戲演示課程內容;大新創行動家II的學生則是以詳盡的簡報和表格,呈現他們進行USR計畫的過程與成效。這些饒富趣味的的呈現方式體現出政大學生多元且具創新思考的特質。

 

 

學生於成果展以多元方式呈現課程所學。(攝影:秘書處)

 

 

「無論在任何一個世代,填鴨式的教育皆是不妥當的,學習者要能夠發掘出內心的需求,有意識的規劃自己的學習網絡。」教務長林啓屏期待政大未來在法規上做更多彈性的修正,讓自主學習的課程更加落實,使學生們能夠自由自主的規劃,屬於自己的學習藍圖 。

 

 

文章出處:https://www.nccu.edu.tw/p/405-1000-15932,c87.php?Lang=zh-tw

【教務處訊】

 

由通識教育中心開設,吳宇軒老師授課之「聲音自媒體應用與創作」自主學習通識課程,上學期於1月3日、10日進行課程期末報告暨成果發表,結合課程內容、實際應用與個人創意,舉行Live Podcast展演,展示本學期的學習成果。

 

 


                            「聲音自媒體應用與創作」課程教授Podcast的製作方式,並於期末進行成果發表。

                                                                               (照片來源:通識教育中心)

 

 

基於門檻低、平臺豐富等因素,近幾年聲音媒體可謂發展蓬勃。根據統計,2023年於各平臺已有超過20,000檔繁體中文節目,其中至少有8,000檔節目定期更新,亦有漸趨穩定的跡象。聲音媒體產業的驚人成長,表示聽眾規模快速擴大,同時拓展聲音內容製作的可能性。

 

 


                         吳宇軒老師邀請業界講師擔任評審,一同欣賞同學作品。(照片來源:通識教育中心)

 

 

「聲音自媒體應用與創作」課程旨在提供學生專業的自媒體製作練習。透過講師授課、學生企劃與製作節目,練習議題設定、創意發想、內容執行、效益評估及軟硬體設備操作等聲音自媒體技能。由於本課程強調理論與實作並重,是以學生們於學期間選定有興趣的主題,著手企劃與製作節目,並上架各大平臺,最終於課程最後兩週,分為11組,以Live Podcast形式向聽眾介紹自己的節目,現場展演並交互觀摩簡評。與錄製節目相比,Live Podcast更注重臨場反應,且與聽眾有著更高的互動性,修課同學各自發揮創意,於展演時嘗試融入情景劇,不時穿插有獎徵答及抽獎活動,或邀請特別來賓分享奇趣見聞,並結合線上平臺與現場聽眾實時互動,帶來與收聽podcast不同的體驗及趣味。

 

 


             Live Podcast結合現場表演,體現和收聽節目不一樣的趣味。(照片來源:通識教育中心)

 

 

Live Podcast由各組同學們主持對談20分鐘,三位評審點評,其他同學則為聽眾,以投票與提供評語的方式給予反饋。各組別的聲音特質與談話風格各有千秋,主題別出心裁、各具特色,包含書籍、調酒、電影、卡通、職涯與感情、閒聊、交換逸聞、徬徨心緒、感情趣事、拍片經驗等豐富主題,分享議題觀點與生活故事。授課教師吳宇軒與兩位業界講師逐一詳細評論,對於各組作品的長處及特色給予肯定,也為不足之處指出具體的改善方向。另針對不同的選題,建議同學留意不同podcast的性質、現場互動、主持技巧、說話節奏、主題設定、議題深度、後製音量與剪輯等要點,利於吸引觀眾,提升訂閱數與黏著度。

 

 


                          展演結合線上投票,與現場聽眾即時互動。(照片來源:通識教育中心)

 

 

成果發表現場活潑熱絡、各組多元觀點和精彩故事,聽眾不禁期待後續發展。「聲音自媒體應用與創作」課程,一方面顯示聲音自媒體應用在未來的發展潛力無窮,一方面透過節目企劃和製作,瞭解產業專業性與個人品牌特性等實務層面,幫助學生評估投入聲音自媒體產業的能力,未來也將持續開設此門課程,歡迎同學踴躍修習。

 

 

文章出處:https://www.nccu.edu.tw/p/404-1000-16072.php?Lang=zh-tw

【校訊記者許巧昕報導】

 

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中心113學年邀請享譽國際的優人神鼓創辦人劉若瑀開設通識課程──「藝術、自我探索與文化溯源」,該課程突破傳統框架、涵蓋大量實作體驗,包含前往「東港迎王平安祭典」進行田野調查,從中探索古老儀式的深層文化蘊涵。此外,還有兩天一夜山上劇場的身體探源體驗營,帶領學生進行内在層次的自我探索,並通過深入自然的沉浸式學習,引導學生創造力的開發。

 

 


本校通識教育中心邀請享譽國際的優人神鼓創辦人劉若瑀開設通識課程。(攝影:秘書處)

 

 

政大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馬藹萱表示,在過往教學過程中,她發現當代年輕人對自我療癒與成長的課程需求日益強烈,需要透過各種方式去認識自己。接任通識中心主任後,積極推動並開發相關課程,除了劉若瑀的「藝術、自我探索與文化溯源」外,也計畫邀請校外師資開設表達性治療的課程內容,如戲劇治療、舞蹈治療等,希望提供學生更多元的自我探索途徑。

 

 


優人神鼓創辦人劉若瑀住家和排練場都在政大附近,特殊的連結也加深了她對學校的深厚情感。(攝影:秘書處)

 

 

睽違30年再次重返政大開課,劉若瑀提到,由於優人神鼓於老泉山上的排練場遭遇火災,一場意外的大火,再度開啟政大和優人神鼓的緣分,「和學校窗口溝通後,校方也慷慨地提供場地給團隊在排練場重建期間使用,並提出開課的邀請。」劉若瑀笑稱,住家和排練場都在學校附近,每天經過校園,特殊的連結也加深了她對學校的深厚情感。

 

 

首度在政大開設通識課程,優人神鼓創辦人劉若瑀將自己畢生的表演藝術精華融入課程設計。(攝影:秘書處)

首度在政大開設通識課程,劉若瑀不僅全程參與課程,更將自己畢生的表演藝術精華融入課程設計。「藝術、自我探索與文化溯源」期盼透過接觸古老儀式與自我探索,讓同學認識多元的世界觀,最後達到內心安定,並進而促發創造力。劉若瑀說明,當今世界變化太快,在快速思考的洪流中人們往往容易忽視細節,阻礙了深度思考的能力、抑制創造力的發展。「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希望透過這門課程讓學生學會放慢腳步,仔細地反思每一件事情的本質。」劉若瑀解釋道。她也指出,年輕世代自我意識強烈,面對壓力時,常因與父母觀念脫節而感到迷茫和無助。這門課程不僅是藝術人文的學習,更是心靈的探索,希望幫助年輕人學會面對壓力,促進自我成長與發展。

 

 

優人神鼓創辦人劉若瑀強調,希望每位學生透過肢體動作與內在感受的互動,尋找到心理的平衡和安寧。(攝影:秘書處)

 

在課程第二週,劉若瑀安排同學前往屏東東港參加「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的相關活動,包括國際論壇與優人神鼓的表演。劉若瑀表示,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每三年舉辦一次,儀式相當壯觀,活動中也會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教授共同參與國際論壇,期盼同學藉由在地巡禮「走到人類生活的源頭,走進臺灣的在地文化」,實際關懷自己生活的土地與人文風情,進行文化溯源。
課程的另一大亮點,在於豐富的身體探索活動。學期中,劉若瑀將帶學生前往老泉山,展開兩天一夜的身體探源體驗營,用最簡易的方式,讓同學們在原始山林裡經歷夜晚的黑暗和日出後的明亮,跳脫舒適圈,在自然的環境下展開課程。另外,劉若瑀還安排「葛吉夫律動」(又稱神聖舞蹈),讓同學透過律動了解自己身體的發展狀況。她進一步說明,葛吉夫律動透過身體動作看出內在的恐懼與不安,最後達到身心合一,協助安定心靈。

 

 

即將在國立政治大學113學年度第一學期開設的「藝術、自我探索與文化溯源」課程,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期待。劉若瑀說明,雖然課綱中的活動看似需要一定的體力基礎,但她強調這門課程對身體素質的要求其實並不高。「我們不追求體能的極限,而是希望每位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透過肢體動作與內在感受的互動,尋找到心理的平衡和安寧。」

 

 

文章出處:https://www.nccu.edu.tw/p/404-1000-17319.php?Lang=zh-tw

【教務處訊】

本學期自主學習書院通識課程「機率與理則學在紙牌(橋牌)遊戲上的應用」期末觀摩比賽於6月20日在風雩樓雲岫廳舉行。除了修習此課程的48名同學外,也邀請到政大橋藝社及教職員橋棋社的成員們到場共襄盛舉。

 


                                                                                                比賽前裁判說明比賽規則。(照片來源:通識中心)

課程主軸:橋牌實作與練習

在為期18週的課程中,陳源宗老師從合約橋牌的基本規則開始介紹,逐步引導同學了解如何根據手牌的點數和花色分布進行開叫,並利用答叫來傳遞手牌信息給隊友。隨著課程的深入,他進一步講解了競叫和蓋叫的時機,以及進階主打與防禦技巧。同學們通過每週的四牌練習積累實戰經驗,培養與隊友在叫牌和打牌中的默契。

 

 

 
                                                                                         比賽開始前同學研究正規比賽的規定。(照片來源:通識中心)

 

橋牌訓練——邏輯思考與團隊合作

此門通識已開設七個學期,陳源宗致力於分享合約橋牌這項心智運動,並期待匡正時下社會中對撲克牌遊戲的負面刻板印象,希望透過橋牌教導學生以下基本觀念及能力:遵守協議、互信尊重、團隊合作、接受錯誤,同時訓練學生培養主動進行邏輯思考的習慣。

 

 


                                                                        同學檢視手中的牌色考慮要如何叫牌。(照片來源:通識中心)

 

 

除了分組比賽外,本學期的課程安排了中華民國橋藝協會的參訪活動,讓學生們能利用正式比賽中使用的推盤和簾幕進行牌局,體驗大賽的氛圍。此外,本課程還邀請到2023年杭州亞運會橋藝混合組團體賽金牌得主陳冠瑄,到課堂上與大家分享橋藝學習的心路歷程,包括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如何學會有效的團隊合作等。

 


在橋牌競賽中,每出一張牌都要仔細推敲與分析。(照片來源:通識中心)                                                                             

 

踏出舒適圈,嘗試新事物

修習這門通識課程的同學中,許多人都是第一次接觸合約橋牌,在老師細心指導下,從對橋牌完全陌生到逐漸產生興趣。歐法二的林同學表示:「老實說,我真的很不擅長打橋牌,連最基本的叫牌、出牌都需要糾結很久。但經過整個學期,我很慶幸自己當初踏出舒適圈,選擇學習我完全不熟悉或擅長的事。這學期我改變最多的絕對是⾯對橋牌的⼼態:從痛苦到想棄修,到現在體會到了⼀些樂趣、甚至對打橋牌能夠全神貫注思考的時刻有些期待,我從來沒想過我能把這麼耗腦的活動當成⼀個休閒。」

 

 

下學期的橋牌通識課程將更名為「橋牌運動中的機率與理論學」,預計開放48個名額,歡迎對橋牌有興趣並想增進自身邏輯能力的同學選課。

 

文章出處:https://www.nccu.edu.tw/p/404-1000-17191.php?Lang=zh-tw

你是否對音樂的力量感到好奇?是否想要探索音樂如何用來療癒身心靈?參與本課程,可以學到透過聲音及音樂感知情緒,從各種音樂形式建立自我覺察,用音樂表達自己的方式,並在音樂中與他人建立連結。

 

活動資訊

日期:113年4月29日(一)

時間:13:00 – 16:00

地點:藝文中心813活動室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NQapX5

承辦單位:教務處通識教育中心

聯絡人:張小姐 02-29393091分機63871

E-mail:cym@nccu.edu.tw

 

講者簡介

 

王維君老師 

現任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科教授,同時也是台灣柯大宜音樂教育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音樂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及藝術教育研究期刊(TSSCI)顧問委員、教學實踐研究期刊編輯;於2008年獲頒和平大使、2016年獲頒全國傑出通識教師獎。積極從事跨域音樂教學及研究,聚焦在合唱教學及演出、音樂劇場實作、跨領域藝術創作及音樂治療。

 

參與本工作坊,你將獲得:

1.瞭解音樂治療之起源、定義與相關概念

2.認識音樂治療應用於孩童及成人各類疾患及障礙類別

3.體驗多種音樂表達類型

4.透過音樂建立自我覺察及自我照顧方式

 

本課程適合所有程度的同學參加,活動將以舉實例帶活動交叉進行,帶領同學入門,即使無音樂基礎也不必擔心,已有音樂基礎者將相信可以更快上手!

 

無論是對音樂治療的理論與實作感興趣,或是想體驗透過音樂療癒身心,都歡迎踴躍報名!